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《声现象》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
×

恭喜您获得了一个

9-99元的随机现金红包

请前往APP领取

了解活动详情 前往下载

评价

第二章《声现象》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
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
一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
归纳(1)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。
请大家思考一下,在我们教室里可以做什么活动发出声音?
2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,振动停止,发声也停止
3、固体、液体和气体均能因振动而发声
练习: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”,找出里面的声源各是什么?
二、声音的传播
思考1:老师讲课,你们能够听到,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?
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
声音的传播形式是声波
思考2: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?说说看。
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
思考3: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?
实验:耳朵在离开桌面一点和紧贴桌面上,听到轻叩桌面的声音相同吗?
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
二、声音的传播
思考4:如果没有空气,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?
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真空不能传声
月球上没有空气,宇航员们想要交谈,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?
三、声音的传播速度
小数据
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/(m·s-1)
空气(15℃) 340 海水(25℃) 1531
空气(25℃) 346 铜(棒) 3750
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
煤油(25℃) 1324 铝(棒) 5000
蒸馏水(25℃) 1497 铁(棒) 5200
观察上表能得出什么信息?
1、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。
2、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。介质的温度越高,声速越大。
 15℃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/s。
3、声音在气体中最慢,在液体中较快,在固体中更快。
思考:
1、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,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,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___________。
四、回声
声音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,被反射,形成回声。
从声源发出的声音,直接传入耳朵的叫原声,经障碍物反射后再传入耳朵的声音,叫回声。
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: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.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;如果不到,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得到加强。
问题与思考:要想听到自己说话的回声,离障碍物至少多远?
声音的产生与传播
1、声音的产生
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,震动停止,发声也停止
2、声音的传播
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,真空不能传声
3、回声
五、巩固训练
1、如图所示,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,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。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( )
 A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
 B、声音产生的原因
 C、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
 D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
2、手掌按住正在发生的鼓面,鼓声消失了,原因是手( )
 A、不能传播声音
 B、吸收了声波
 C、把声音反射回去了
 D、使鼓面停止了振动
分析: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,振动停止,发声也停止。
3、在敲响大钟时,有同学发现,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,大钟“余音未止”,其原因( )
 A、一定是大钟的回音
 B、有余音说明大钟仍然在振动
 C、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“延长”的缘故
 D、大钟虽已停止振动,但空气仍然在振动
4、“隔墙有耳”的意思是说,在墙的一面说话时,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。这个现象能够说明( )
 A、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
 B、声音能够拐弯传播
 C、固体、气体能够传播声音
 D、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
5、“神十”上天,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 A、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
 B、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
 C、在“天宫一号”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.0×108米/秒
 D、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

选择课程

课堂提问

课程评论

×
授课效果:
毫无作用
用处不大
效果一般
有帮助
非常有效
视频画面:
毫无作用
用处不大
效果一般
有帮助
非常有效
讲课声音:
毫无作用
用处不大
效果一般
有帮助
非常有效